“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”
这是汉高祖刘邦在自己所著的诗篇《大风歌》中最为出名的三句,传承千年仍然被人们口口相传。 说起历史上有名的开国皇帝,刘邦当仁不让,他从贫民启示,走到一统中原的汉高祖位置。 期间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,而他过五关斩六将成就汉朝,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。 但论起文化知识,出身平民的刘邦没有过系统地学习,但“文盲皇帝”刘邦一生写诗2首,却力压乾隆4万首,成为千古绝唱,流芳百世。 01 农家少年刘邦的长相并不出众,常常有人拿他和同样是秦朝时起义的项羽对比,刘邦也因此被不少人取笑过。 刘邦出身于略有薄产的农民家庭,家中世代为农,在平民百姓当中并不突出,刘邦少年时期并不喜欢干活。
常常游手好闲,与南来北往的江湖人士聚众饮酒,他的父亲刘太公就曾经因为此事骂他窝囊废。
刘邦在家中好像是可有可无地存在,相比他的其他兄弟他是最没出息的那一个,但在相识的朋友眼中。 刘邦此人虽没有什么文化,但胸有大志,喜好交友,能言善辩,交际圈十分庞大,在他认识的人中有许多是秦末时期出名的能人异士。 在这群能人异士中,有许多都在刘邦后来的起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在刘邦的军队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。 他也认识了许多勇猛之将,例如韩信、彭越、英布等,在跟随刘邦大败项羽之后建立了汉朝,成为汉初的开国名将。 02 英布之战但这几人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死的死,逃的逃,都被刘邦从诸侯王的位置上拉了下来,这是为何呢? 原来,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,大封了许多有功之臣,英布几人根据军功被封为了异姓诸侯王。 拥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管辖权,威望极高,享受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。 在刘邦看来,他们与自己相识于微末,共同经历了起义的战斗。 在功成名就之后是否仍然能够保持初心值得怀疑,同时汉朝开国的异姓诸侯王如此之多,在自己百年之后汉朝能否传承下去。
诸侯王的儿子会不会愿意接受帝王的领导,这一切都不得而知,异姓诸侯王如此之多,汉朝还会姓刘吗? 因此,在汉朝建立不久,刘邦就寻找机会对几位异姓诸侯王下手了。在连续处理了几人之后。 汉朝名将英布感觉到了危机,他察觉到刘邦想要过河拆桥,于是事先发动政变,想要将刘邦拉下马。 在英布叛变之后,刘邦想要派人前往捉拿英布,解决叛乱,一时之间竟发现自己已经无人可用。 英布的军队骁勇善战,军队开拔已经刻不容缓,无奈之下刘邦决定亲自上阵,将英布斩首。
在刘邦带领军队且战且进的时候,意外路过了自己的家乡沛县,此时的英布已经没有了反抗的能力,大军凯旋指日可待,但刘邦站在家乡的土地上。 回想起年轻时的自己,回想起跟随自己的功臣名将,也回忆起自己一路走来的辛酸,心中五味杂陈,于是挥笔写下了引人称赞的《大风歌》。 刘邦一生没有读过什么书,因此《大风歌》的完成全部都是这位帝王的真情实感,站在世界的巅峰回望过去。 实在唏嘘,诗中处处感慨,闻者伤心,听者落泪。 刘邦此生一共作诗两首,却处处基于真情实感,《大风歌》写出了英雄迟暮的悲愤,而他的另一首诗《鸿鹄歌》则写出了一位帝王父亲的无奈。 03 废太子刘邦一生拥有无数妃嫔,但其中有两人地位特殊,一位是跟随刘邦从起义到建立汉朝的吕后吕雉。 这是一位有着英雄谋略,不输丈夫刘邦的奇女子,她与汉朝开国的许多股肱之臣相交已久,拥有稳固的朝廷根基和民心。 而她的儿子刘盈作为嫡长子,自小就被父亲刘邦看中,立为太子,悉心培养,年纪轻轻就已经经历过许多事。 而另一位就是以美貌著称的戚夫人,她是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选进宫的妃嫔,传闻次女形似洛神。
令人迷醉,刘邦晚年间几乎是痴迷于戚夫人的美貌,与她有着深刻的情谊,而戚夫人的儿子出生后,刘邦为他取名如意,足以见得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。 在刘邦与戚夫人恩爱日久后,戚夫人曾经数次暗示刘邦关于儿子如意的安排,而刘邦面对年老色衰的老妻和与他走越远的儿子刘盈。 在纠结了许久之后终于起了废太子的心思,但太子之于国家,不同于儿子和父亲,不是想立就立。 想废就废的,太子是下一代的帝王,在他的身上倾注了许多人的心血。 而刘邦废太子的念头还没提起就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,吕后看着丈夫不顾念昔日旧情。
被戚夫人迷得神魂颠倒的样子恨得牙痒痒,但太子之事才是重中之重,这时有老臣建议吕后去请著名的商山四皓。 让他们辅佐刘盈,那么刘盈将会是民心所向的帝王,登上皇位只是时间问题。 果然,在商山四皓被吕后请出山后,刘邦再也没有底气提起废太子之事,他也无颜面对发妻和儿子,在无奈之下。
他写下了《鸿鹄歌》,以此比喻太子位高权重,和吕后不将自己放在眼里。
刘邦这两首传承千年的诗篇,都是他在大彻大悟之后情感迸发写下的,相比于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四万余首。 他的诗篇显得尤为珍贵,也获得了许多人的一致认可,伟人毛泽东就曾经评价刘邦为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帝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