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
![]()
前两天,奇葩说第五赛季完结了。这一季奇葩说有过争议,更充满了惊喜,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意义的辩题和一场场激烈的辩论。
尽管这一届加入了很多大神——名校学霸、辩论界大咖,但每次他们开辩,我都是默默点击1.25倍数播放,甚至直接跳过。最后发现能看的也就只有陈铭、傅首尔他们几个凋零的老奇葩。
![]()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明明奇葩们说的话条理很清晰,说得也很对,可为什么还是听不进去?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会出现这种“尴尬”?
其实工作生活中,那些“可能你说的都对,但我就是不想听”的情形比比皆是。而能够通过精妙的语言设计,影响他人却是凤毛麟角。
![]()
人处江湖,难免和人打交道。怎样说服对方,让对方听进去,而后解决争端、达成合作,是非常重要的能力。
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:
1. 用提问做正向引导
前段时间,我妈在镇里开电动车,不巧撞到地面凸起的石头而失控摔倒。
由于当时车速还挺快,我妈整个人飞了出去,当场摔断了3条肋骨,需要卧床2个月。
要知道我妈可是那种个把星期就要约朋友去旅游,晚上要跳广场舞的活跃份子。面对飞来横祸,郁闷的她,只能躺在无聊的病床上唉声叹气。
我当时问了她一个问题:怎么在你几兄妹当中,你的性格最开朗,最喜欢笑的呢?
这个问题抛出来之后,我妈自然思考问题的答案,而每一个大脑闪过的原因,其实都在强化她乐观开朗的形象,这就是提问的力量。
值得注意的是,提问的关键,是引发对方正向的思考。
还是上面的场景,假如我问的是“既然意外都已经发生了,为什么你还要后悔抱怨呢?”
结果可想而知:“为什么要后悔? 我当然后悔,如果没有那该死的石头,如果我车速没那么快的......”。
所以你看,根据你的意图,设置好问题是引导的关键。
记住,人们心底里都不喜欢被他人说服,因为这在某程度上,意味着向他人示弱,屈服于他人。
相比于摆出一大堆理由试图说服对方,巧妙地运用提问,引导对方,最终让对方“自己说服了自己”是增强影响力的有效方法。
![]()
2. 用对方的利益说服对方
“这个项目方案月底就要交稿,麻烦帮我看一下。”
很多时候,我们摆低姿态,好言相劝,而对方就是一副不急不躁,爱理不理的样子。
相较于谦卑的姿态请求帮助,用对方的利益来说服对方,是一种更有效的影响方法。
——因为每个人都只在乎和自己有关的事情。
网络上曾经有一个段子:
有个人挑着重重的行李赶火车。路上遇到行人,他好声好气地说:“您好,麻烦让一下。我赶时间。”
用对方的利益说服对方,其实也是一种换位思考。强调设身处地,思考对方的利益得失,对方自然也更好接受。
电影《哈利波特》中“赫敏”的扮演者艾玛·沃特森,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女权主义演讲。
面对性别偏见,她并没有一味地宣扬两性要淡化性别观念。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,呼吁男士也加入维护女权运动中来。她在演讲中提到,性别偏见,其实会给许多男性造成很大压力。
因为在男女过分的刻板印象中,男性如果做了一些大家观念中认为是女性才会做的事情,那他就会被认为很娘。
再者,只有男性加入保护女权运动中来,他们的女儿,母亲,姐妹的权益才能够得到有效保护。
像这样,站在对方角度,思考反对性别偏见,对男性能有哪些利好,则更具有号召力。
3.亲人之间,用“为我好”来代替“为你好”
用别人的利益说服对方,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奏效。唯独在亲人之间,却是失灵的。
因为越是亲近的家人,当提出建议的时候,会给我们一种纠正我们的感觉,让我们感觉自由被干涉。
这时需要另辟蹊径,从自己的角度,用自己的利益说服亲人,用“为我好”来说服对方。
我爸是个大烟民,一天一包烟少不了。我妈和我没少劝他少抽点烟。
“爸,抽烟对你身体不好。以后少抽烟。我这是为你好。你看你的体检报告,都成什么样了。”
后来我换了一种说法: “爸,最近我体检查出了鼻窦炎,一闻到烟味,就很不舒服,为了我,你能不能少抽烟。”
后来,我爸确实少抽了,尽管没戒掉,但也比之前收敛了不少。尤其我在的时候,他是肯定不会抽的。
我们都是社会动物,处于人情社会,我们天然会有种要对别人好,尤其是对自己亲近的人。
因此,如果影响的对象是你的亲人,自己人的时候,用“为我好”进行说服,往往更有效。
![]()
![]()
世事动情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说话是一门艺术,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。
正如台湾知名作者刘墉的畅销系列图书《我不是教你诈》说的那样:
我想用语言影响他人,也不是让你去忽悠,而是怀着善意去给身边的人以正面的影响,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。
我想这才是好好说话的真正魅力。
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,记得点赞转发哦!
配图/摄图网 ►作者介绍:simon,斜杠青年,爱看书,爱码字。用文字连接精彩的世界,结识有趣的人。本文首发新励成口才培训(gzknj01),转载请联系。 |